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發展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實施計畫


單位:明道學校財團法人明道大學
專業計畫09

[目錄]

壹、計畫緣起、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貳、計畫目的

參、工作項目

肆、工作時程

伍、研究方法

陸、人力組織

壹、計畫緣起、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農業為國家最重要的基礎產業。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於2001年指出21世紀人類將面臨「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食品安全(food safety)、生態多樣性(ecological diversity)」三大問題,而這些問題皆與農業息息相關。我國自1950年代起提出「以農業發展工業之政策」,使以農業為經濟主軸之生產型態,轉型為以工商業為主軸之經營模式。然而也就是在這樣的政策下,目前我國糧食自給率僅32.7%,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而生態亦嚴重遭受破壞。為解決當前農業所面臨的問題,除推動各項農業建設、提升農業競爭力外,培育符應現代化農業產業需求的人力亦有其重要性。

  技職教育之目標在於兼顧學生就業能力與基本能力之培養,協助學生從學校走進職場。也因此技職教育重視實作,以傳授就業技能為主,並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使學生能於畢業前達到預定的技能水準。在培育符應現代化農業人才部分,農業技職教育乃扮演最直接也最重要的角色。我國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現行之課程標準係於民國76年經教育部頒布實施並沿用至今。隨著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環境變遷,當時所制定的多項人才培育策略有許多已不合時宜,而須適度修正。觀諸我國目前高職農業教育,有包括學生人數銳減、家長及學生認知落差、高中高職比例調整失衡、農校設備老舊以及缺乏專業農業教師等問題。因此農業技職教育的體系與內涵的調整與提升,實刻不容緩。

縮小城鄉差距,均衡城鄉文化發展,一直是政府努力之政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79年開始辦理農漁村文化發展計畫,透過基層農漁業組織,營造農村新形象,使農村社區環境建設與社會文化建設同步發展,並配合地方產業及文化資源,塑造具有地方特色之農村文化內涵。職業教育以培育實用技術人才為宗旨,而農業職業教育更應配合所在地區之地方農業產業特色,由各農校建立培育區域產業專業技術人才。為進行基層農業人力之培育工作,宜在台灣北、中、南、東各區發展典範農校,並給予相對應資源,發展諸如有機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等特色,以推動我國農業職業教育的轉型。

  在農業發展的歷程上,傳統的農業以追求產量及產值為主,為確保農作物之產量及外觀品質,農民常需施用大量化學肥料及不定期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在長期大量施用化學肥料之情形下,可能造成土壤微生物相改變,導致養分失衡、土壤理化性質改變、土壤劣化及地力降低等情況產生。而農藥施用不當,不僅影響農民健康,也對水資源、土壤及生態環境產生嚴重的污染。1962年卡森女士發表「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指出人類為增產糧食,大量施用DDT及BHC等殘留性極強的劇毒農藥,破壞大自然生態,引起極大回響,亦為美國環境運動的濫觴。然而事隔多年,人們仍然一再重複同樣的錯誤。校園內、農場中用的農藥種類比以前多,濃度比以前高,生產食物過程使用的有毒化學藥品增加到兩萬多種,若持續而不改善,則我們的生態環境將繼續受到污染破壞,而我們所賴以維生的地球將受到無情的摧殘。因此,在有志之士的推動下,有機農業乃應蘊而生。

     有機農業強調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並重視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以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之目標,並以生態、健康、公平、關懷為主要原則。根據美國Rodale Institute(2010)長期研究發現,有機農法至少較慣行農法減少25%二氧化碳,最高甚至可達50%,可增加 15~28%有機碳儲存於土壤中。因此,有機農業不止重視人體食用農產品的健康安全,更關切農業生產過程與生態健康的和諧,亦是對付全球暖化成效最好的方法之一。依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 IFOAM)出版2006年世界有機農業(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資料,全球有機農業面積已達3150萬公頃,較2005年的2645萬公頃增加505萬公頃,栽培面積成長率達19%。台灣有機農業歷經10年的推廣,受限於自然環境、法令制度及生產技術與產銷通路等因素影響,面臨農戶生產面積狹小且分散、生產成本過高、產量、品質不穩定及產銷通路不健全等問題發生,亟待解決克服。根據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的統計資料,2006年台灣的有機裁培農戶為898戶,種植面積1708.65公頃,僅佔全台耕地面積約0.2%,顯示有機農業在台灣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一般人對於「有機」的概念,大抵仍停留在有機農業或有機產業的範疇。然而有機不僅是一種產業,更不只是一種理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IFOAM標榜有機農業的四大原則:「健康、生態、公平、關懷」,因此有機生活在「食」的部份強調在地食材與生產過程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在「衣」的部份以有機紡織品及不含有害物質之染料纖維為原料;在「住」的部份強調建材自然、採光通氣好,以降低對能源的需求;在「行」的部份則鼓勵步行或騎腳踏車以節約能源消耗;在「育樂」的則鼓勵有機農場之參訪與旅遊。舉凡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若能符合有機之四大原則,便是有機生活的體現。

  台灣每天有540萬人口在校園環境中生活,若欲使國人具備有機生活之概念與追求有機生活之決心,必自校園做起,從教育紮根。對高中農業類群學生而言,校園是他們每日的接觸場所,而農場更是每位學生實踐課程理論的核心。校園有機農場理念的推廣,在於促進校園生物多樣性之永續,並以環境教育培養學生對周遭物種的瞭解與尊重,以給予學生接近生態、師法自然的機會;在於直接給予學生乾淨自然的學習空間,以加強學生對環境永續利用的觀念;在於促使校園不施用化學藥劑,使用有機資源及廚餘資源回收再利用,以互動性的學習方式下,培育學生維護水資源及土壤環境生態的概念;在於學校供應自然、健康、在地的食材,而非添加化學藥劑有害人體健康之加工食品;更在於藉由有機校園的推動,使學生能於生活中學習並體現有機生活的形式,並將其間的歷程與學習到的知識帶回家,以傳播到全台灣每個家庭。

  綜上所述,現代化高中農業教育必須以各地區農業活動類別為發展特色,配合校園有機農場與有機校園之建置,使農業類群高中職校學生能於學習環境中學習有機理念,並熟悉地方農業產業脈動。如此方能達成技職教育之目標並提升我國農業教育之品質與成果。

貳、計畫目的

  明道大學於二十一世紀初,在彰南地區建校,地理位置上銜田尾公路花園及台中東勢卓蘭果樹生產專區、東接南投果園及茶葉生產重鎮、下臨雲嘉地區稻米及蔬果產地,加以彰化境內葡萄、水稻及各式蔬菜等農業活動興榮,實為台灣農業生產中心。著眼於此,明道於設校之初,便同時設立國內私校唯一的農業科系-精緻農業學系,並戮力發展精緻農業。2007年陳世雄講座教授進入明道大學服務,並以其於中興大學擘畫有機生態校園及有機農業之成功經驗,協助學校朝有機農業及推廣有機生態校園前進,至今已卓然有成,目前全台僅存不到200隻的黃鸝鳥,竟有至少四隻定居於校園苦楝樹上,足見明道校園已具良好之有機生態環境。2007年明道大學在陳講座教授帶領下與國內五所學校進行有機校園示範計畫,並舉辦有機校園研討會;2008年1月,陳講座教授於校內成立「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迄今共辦理有機農業推廣教育班隊5期、有機稽核人員訓練3期、有機驗証申請輔導員訓練2梯次;2008年邀請IFOAM會長Katherine女士來訪並發表演講;2009年5月在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計畫補助下,成功辦理北中南區有機生態校園研習會,7月更在校園內舉辦有機生態校園兒童夏令營;2009年11月11日辦理第一屆全國有機日;2009年底輔導明道農場通過有機驗證,成為國內除中興大學外,第二個獲有機驗證之校園農場;2010年11月在國科會經費補助下,成功辦理「國際生物動力農法研討會」與「IOIA國際有機稽核員訓練課程」;2011年8月與全國68所高中職簽約,成立有機生態校園聯盟;2012年協助雲林縣政府辦理國小有機菜園融入教學計畫,並獲邀擔任縣府農業智庫;2013年10月與香港浸會大學/有機資源中心合辦香港農民有機教育訓練課程、11月並邀請IFOAM執行長Markus Arbenz來台訪問交流。2013年底,陳講座教授接任中華民國農業教育學會理事長,於12月25日假虎尾農工召開「改進農業職業教育座談會」,會中各農業職校校長及會員代表咸認全面改進農業職業教育已刻不容緩,希冀以陳講座教授推動有機農業教育豐富經驗,以及學會現有之軟硬體條件,協助各會員學校發展現代化、特色化之農業職業教育。

  因此,本計畫擬以明道大學為主體,配合校園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現有有機農場之軟硬體設施、主辦有機農業及生態校園相關活動之經驗,以及中華民國農業教育學會之資源,協助各農業類群高中職校發展符合地方農業產業特色之課程;此外,將以明道大學做為全國有機校園示範及推廣中心,預計以每年4所農業職校為目標,輔導全國各農業職校校園農場通過有機驗證,並能供應校內及鄰近中小學之營養午餐食材,並建立有機校園評鑑制度。冀藉由本計畫之執行,使各地區農業類群職業學校皆能各具特色,且培育具有現代化農業技能與有機理念之新世紀綠領人才。
專業計畫01
參、工作項目

  依據工作計畫需求說明書內容,本計畫預計以三年的時間,評估及分析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發展現況,並配合地方農業產業特色,研擬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實施計畫。其次將推動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將有機農業融入生態校園之食、衣、住、行、育樂中,輔導各農業職校之校園有機農場,並建立有機校園指標及評鑑制度,各工作項目內容及執行步驟分述如下:

(一)評估、分析及研擬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實施計畫。本計畫將籌組「農業教育特色計畫推動工作小組」,此工作小組預計結合明道大學及中華民國農業教育學會之資源,聘請專家學者及各農業類群高中職校代表組成。由計畫主持人陳世雄講座教授擔任總召集人,統籌計畫之審定、推動進度之督導與跨校合作之協調。由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陳柏青主任兼任執行祕書,負責計畫之擬定、執行、檢核、修訂、協調、會議與工作之推動。另由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劉程煒教授擔任總管考,負責計畫進度控管與工作協調及計畫績效考核,並兼辦計畫相關之行政事宜。


計畫推動上每年將邀集各農業類群高中職校代表進行農業教育發展座談會,定期蒐集各分區農業教育發展現況及特色,並由工作小組至各分區進行農業教育輔導與診斷。除瞭解各地區農業產業特色及農業職業教育學校校園農場現況外,並分析評估各地區最適合發展之特色,以及建置有機農場及有機生態校園之可行性。預計達成工作內容如下


一、評估及分析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發展現況


1. 蒐集農業教育特色發展現況。


2. 蒐集農業群科學校課程(含特色課程)、師資及設備現況等基本資料。


3. 評估及分析各招生區農業群科學校特色發展之可行性。


4. 提出農業教育具體策略。


二、研擬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實施計畫


1. 召開專家座談等計畫推動相關會議。


2. 撰擬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實施計畫。

上述評估、分析及研擬高級中學等學校農業教育之分年質量化管考指標如下

項目量化指標質化指標
103104105106103104105106
評估及分析 
高級中等學 
校農業教育
發展現況 (%)
3070100100成立農業教育
特色計畫推動
工作小組,蒐
集各校農業教育現況
評估各分區農
業教育特色,
並進行農業教
育輔導與診斷
提出各地區農
業特色化教育
具體策略
持續修訂農業
特色化教育策
研擬高級中
等學校農業
教育實施計畫:
召開專家
座談等計畫
座談等計畫
推動相關會
相關會議(場次 )
1111召開全國農業教育專家座談會持續召開座談會,研擬農業
教育實施計畫
持續召開座
談會,增修
農業教育實施計畫
持續召開座談會,完成農業
教育實施計畫


分年推動重點措施彙整如下:

103104105106
成立農業教育特色計畫推動工作小組,並召開
全國農業教育專家座談
會,初步研擬農業教育
實施計畫。
評估各分區農業教育特色,並修訂農業教育實施計畫。


提出各地區農業特色化教育具體策略,並持續修訂農業教育實施計畫。

提出符合各地農業特色之分區農業教育實施計畫。



(二) 推動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

  校園為學生生活及學習之主要場所,理應重視學生在校園內之安全與健康。然以往各級學校每學期固定會接到地方政府環保單位公文,要求在蚊蟲孳生季節或開學前進行「消毒」作業,幾乎同時間,學校就會接到農藥公司代客消毒的廣告。其實所謂的消毒,反而是以具毒害的殺蟲劑噴灑行施毒之實,對在校園內生活之師生與校園生態環境,無疑造成極大的傷害。而局部除草劑的噴灑、水池內殺蟲劑的施用乃至校園內廢棄物的露天燃燒等,更是校園內司空見慣的現象而被學校當局漠視。而在有機農業方法學中,這些農藥及殺蟲劑、除草劑之施用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花點勞力清理水溝或積水容器,清理一下地下室的污水池,在經常積水的水溝或水池養殖大肚魚或孔雀魚,就可以輕易控制蚊蟲的孳生。再加上生態相改善後,生物間自動相生相剋,達到平衡,自然不會有蚊蟲大量孳生問題。而在雜草防治上,有機農業利用禽畜的飼養進行雜草控制,更是極成功之實例。利用有機農業方法於校園生態環境的營造,除可避免有毒化學物質對人體直接造成之健康威脅外,且可增加校園之生物多樣性,亦可避免因殺蟲劑施用而造成病蟲抗藥性的產生,實為一舉數得之舉。

  計畫主持人陳講座教授於擔任中興大學總務長期間便積極推動有機生態校園之營造,僅用兩年的時間,在不施用農藥的堅持下,讓蜘蛛、草蛉、蜻蜓、青蛙、蟾蜍、螳螂協助捕食蚊蟲,使生物相自動達成和諧平衡。該校曾在校園內34座安全島,以掉落式陷阱,在11天之內捕捉到66,285隻節肢動物,包括甲殼類、昆蟲及蜘蛛,分類為633型態種,總計分為5綱24目110科。由於校園生態環境優質、空氣清新,除全校師生充分享受有機校園之清新氣氛外,還吸引大批新人到校園拍攝婚紗,每天多達數十對。整個校園充滿生機,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有機生態校園。

  而陳講座教授進入明道大學服務後,以其於中興大學擘畫有機生態校園及有機農業之成功經驗,協助學校朝有機農業及推廣有機生態校園前進,至今已卓然有成,除辦理北中南區有機生態校園研習會、輔導明道農場通過有機驗證、成立有機生態校園聯盟、協助雲林縣及彰化縣政府辦理國小有機菜園融入教學計畫外,目前並擔任中華民國農業教育學會理事長。因此本計畫擬以計畫主持人豐富之相關經驗、明道校園內有機農場之設施與管理流程、優質生態校園環境等為基礎,營造有機生態校園環境並推動有機生態校園環境教育,以逐步達成全國各農業高中職校皆為有機生態校園,學生皆為有機生態教育之種子教師之目標。具體執行項目臚列如下:

一、推動特色化農業教育:以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教師群為基礎,組成農業教育輔導班隊,輔導全國各高中農業職業學校發展農業特色教育。推動方式如下:

1. 於計畫執行第一年組成農業教育輔導團隊。


2. 計畫執行第二年起,每年選定北、南、中各一所夥伴學校,輔導三所學校進行特色化農業教育規劃。


3. 計畫執行最後一年形成全國農業特色化教育網路,全面推動。


二、擴大有機生態校園策略聯盟:以現行有機生態校園聯盟為基礎,擴展至理念相同之全國高中農業職業學校,締結有機生態校園策略聯盟,並邀請夥伴學校師生來校參訪,使綠色學習向下扎根,將有機理念擴展至全國。推動方式如下:


1. 編修有機生態校園查核表,推動有機生態校園查核及認證制度。


2. 每年分區舉辦一場有機生態校園研習會。


3. 建置農業教育資訊平台,以供校際間交流。


4. 每年辦理有機生態校園夏令營一場次,除可訓練有機生態校園種子教師外,亦可使有機生態校園理念向下紮根。


5. 編撰有機農業教材一套。


6. 逐年輔導北、南、東各區至少一所學校成為有機生態示範校園。

上述推動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之分年質量化管考指標如下

項目量化指標質化指標
103104105106103104105106
推動特色化農業教育(學校數)0333組成農業教育輔導團隊輔導北中南各一所學校進行特色化農業教育規劃持續推動農業特色化教育擴大農業特色化教育之範圍
推動有機生態校園查核(學校數)0333編修有機生態校園查核表以北中南各一所學校推動有機生態校園查核持續推動有機生態校園查核擴大推動有機生態校園查核至全國學校
辦理有機生態校園研習會(場次)0111規劃有機生態校園研習會內容辦理有機生態校園研習會持續辦理有機生態校園研習會

擴大辦理有機生態校園研習會

建立農業教育資訊平台(%)205075100建立農業教育資訊平台推廣及維護農業教育資訊平台增加農業教育資訊平台網站內容與利用率維護及健全農業教育資訊平台功能
辦理有機生態校園夏令營(場次)0111規劃有機生態校園夏令營內容辦理有機生態校園夏令營持續辦理有機生態校園夏令營擴大辦理有機生態校園夏令營
編撰有機農業教材(%)255075100編撰有機農業教材初稿修訂有機農業教材內容充實有機農業教材內容完成有機農業教材
建立有機生態示範校園(學校數)0111勘查並選定有機生態示範校園學校建立中區有機生態示範校園建立北區有機生態示範校園建立南區有機生態示範校園

 
分年推動重點措施彙整如下:

103104105106
成立農業教育輔導團隊,並規劃農業特色化教育與有機生態校園推動事宜。建立有機生態校園查核及認證制度,設置有機生態校園網站,並辦理各區有機生態校園研習會、夏令營,及推動農業教育特色化。擴大辦理農業教育特色化及有機生態校園,加強夥伴學校交流,以推廣相關成果。形成農業教育特色化學校及有機生態校園網絡,使農業特色化教育及有機理念向下紮根。

專業計畫02專業計畫03

圖二 以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當季食材之概念研發有機飲食,將有助於有機之生態、健康、公平、關懷四大原則的具體實現。圖為2009有機生態校園夏令營學生進行有機栽植與食用有機餐食情形。

專業計畫04專業計畫05
圖三 有機農業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等三生意涵。左圖為明道休閒果園之參觀解說活動實況;右圖為明道有機農場發現有機水稻上有螳螂的螵蛸,饒富教育意義。本計畫將以明道成功經驗為藍圖,輔導北、中、南、東各區至少一所學校成為有機生態示範校園。
專業計畫06專業計畫07

圖四 計畫主持人陳講座教授於辦理有機生態校園活動方面有豐富經驗。左圖為於明道大學辦理有機生態校園中區研習會合照;右圖為於明道大學辦理有機生態校園兒童夏令營參與人員合影。

肆、工作時程

本計畫執行時程之甘特圖如下:

103年104年105年106年
8-9月10-12月1-3月4-6月7-9月10-12月1-3月4-6月7-9月10-12月1-3月4-7月
一、評估及分析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
育發展現況
(一)蒐集農業教育特色發展現況
(二)蒐集農業群科學校課程(含特色課程)
、師資及設備現況等基本資料
(三)評估及分析各招生區農業群科
學校特色發展之可行性
(四)提出農業教育具體策略
二、研擬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實施計畫
(一)召開專家座談等計畫推動相關會議
(二)撰擬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實施計畫
三、推動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實施計畫
(一)召開計畫申請書撰寫說明會
(二)諮詢及輔導撰寫計畫申請書
(三)建立高級中等學校農業教育資訊平台
(四)辦理研習會、工作坊及有機農場
農產品推廣行銷研習等
(五)建立校園農場有機驗證示範學校
(六)建立有機校園指標及評鑑制度
(七)編撰有機農業教材

伍、研究方法

本計畫之執行將由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之師資群為主要執行成員,計畫團隊之優勢概述如下:

1. 以有機農業為發展重點,定位明確

    明道精緻農業學系積極推動有機農業技術開發,以及精緻農業技術移轉與擴散,並與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合作,於2009年11月協助辦理全國第一屆有機日活動;2009年底協助明道農場通過有機驗證,成為全國第二個大學有機農場;2010年11月獲國科會補助,協助辦理國際生物動力農法研討會暨國際有機稽核員訓練課程,東南亞各國農業部官員及農學院教授二十餘人前來受訓,成果斐然。

2. 位居台灣農業發展中心,地理位置優越
    本校位於彰南地區,上銜田尾公路花園及台中東勢卓蘭果樹生產專區、東接南投果園及茶葉生產重鎮、下臨雲嘉地區稻米及蔬果產地,境內葡萄、水稻及各式蔬菜等農業活動興榮,實為台灣農業生產中心。學系之發展與地方產業充分結合,實際協助地方農業經營輔導及產業發展、開設推廣教育班隊、參與社區大學授課、推動學生在學期間實習,培育符合產業需求之農業人才。

3. 師資結構完整,具研發能量且能與產業結合
    明道精緻農業學系目前共有專任師資8位,皆具博士學位,分別具備有機農業、植物生理、遺傳育種、土壤環境、微生物與生物技術、生物環境工程與花卉等專長,使精農學門組構更趨完整。教師研究及專業表現質量俱佳,且承接之產學合作案數量快速增加,真正落實研究與產業結合之目標。

4. 配合學校發展定位,教研資源充裕
本校擁有28公頃有機校園,精緻農業學系並設立14公頃有機農場、果園及溫網室,另配合教學與研究需要尚設有植物細胞與組織培養實驗室、土壤環境實驗室、農業環境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植物營養與天然物分析實驗室、農產加工實驗室、明道植物工廠與蔬果包裝場等,教研資源相當充裕。
   
    計畫執行將依據PDCA品質管制模式,由執行單位每季進行計畫(plan),實施(do),查核(check),處制(action)的「管理循環」檢查,如圖五。
    實施方式分為下列項目:

1.內部管考:自主管理、每季定期管考,填報計畫及經費執行進度報告與管制單。


2.每季針對「執行進度與績效報告表」進行管考,提供回饋及建議給計畫負責單位。


3.每季定期召開「自主管理委員會議」,視執行進度、成效與所遭遇問題,進行檢討、修正及研
擬推動策略。


4.將活動成果相片、影音及相關文件檔案連結網站,達到計畫的展現與傳承。


5.不定期邀請學者專家進行外部檢核與諮詢,並追蹤建議執行情形。


6.每年一次接受教育部專業諮詢輔導,如有必要不定期申請辦理。

為有效檢視計畫成果,特建立三級評估機制。第一級為執行單位自評,第二級由教育部組成評估小組,針對各具體執行項目進行評鑑,第三級則是辦理成果發表會,邀請產、官、學各界委員進行總評。評估重點包括計畫執行進度和成效的檢視、執行成果發表和檢討機制的建立、考核建立的專屬網站等,以達到資訊公開交流分享的效果。

 實施計畫1
陸、人力組織

       本計畫執行將由陳世雄講座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並由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陳柏青副教授及劉程煒助理教授擔任協同計畫主持人,搭配一名碩士級專任行政助理及三名兼任行政助理,以推動相關業務。人力組織如下表:

類 別姓名服務機構/系所職稱在本計畫內擔任之具體工作
主持人陳世雄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講座教授兼校長負責計畫之規劃及執行
協同主持人陳柏青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負責計畫協調聯繫、各項會議
之召集與辦理、有機農場驗證輔導等
協同主持人劉程煒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助理教授兼研究
發展處副研發長
負責計畫協調聯繫、各項會議之召集
與辦理、有機農場驗證輔導等
專任行政助理徐于婷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統籌各項行政事務、各項會議協調聯
繫、總務及經費報支使用等
兼任行政助理待聘任--協助專任行政助理處理各項行政事務
及辦理各分區觀摩會、研習會及工作坊